持续威胁暴露面托管

持续监控并管理您的数字资产暴露面,
提前识别并修复潜在风险,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暴露面管理的三大痛点

—— Gartner

资产发现与范围界定

缺乏有效的范围界定流程

企业缺乏标准化的资产发现与范围界定机制,导致数字资产地图不完整。混合架构环境下的资产动态变化难以追踪,新增资产常处于未监控状态,形成安全防护的空白区域。

风险处理优先级框架

解决问题的路径有限

安全团队缺乏清晰的风险处理优先级框架,无法将漏洞与业务影响关联。大量低风险告警淹没关键威胁信号,导致修复资源分配不合理,高风险暴露点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跨部门协作机制

跨部门沟通障碍

安全团队与业务部门、IT运维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漏洞修复责任划分不清。缺乏自动化的进度跟踪与闭环验证流程,导致已发现的暴露点长期反复出现在安全报告中。

暴露面管理战略路线图

HIGH Priority
  • 创建限定范围的暴露面管理目标集
  • 确保所有EM措施都发挥作用
  • 将现有暴露面驱动型流程(如VM)扩展为CTEM流程
  • 围绕暴露面验证,制定计划
MEDIUM Priority
  • 扩展与暴露面相关的遥测,将更广泛的风险纳入进来
  • 与安全领域之外的部门建立关系,制定动员计划
    • 与多个部门利益相关者建立安全响应工作组,确保与问题所有权、优先级排序和分类相关的所有决策都能取得共识
    • 确保使⽤包容性的业务语⾔来描述暴露⾯问题的潜在影响
    • 提供衡量指标,阐述提⾼绩效和降低⻛险的有效途径,避免使⽤将某个团队作为故障点的指标
    • 考虑到并⾮所有问题都可以补救,定义接受剩余⻛险的⼯作流程。⽽透明度和问责制是关键
    • 将可能识别的安全事故与业务优先级及营收影响挂钩,建⽴安全事故责任感
LOW Priority
  • 建⽴覆盖所有暴露⾯的统⼀衡量和管理视图
  • 中⼼化管理项⽬的执⾏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对其进⾏定期扩展;初期可能需要⼀到两年,但通常应视为⼀个⻓期持续的项⽬

安全管理框架

新研联安全管理框架在日渐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中自我革新,深度融合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从容应对未来挑战

根据关键业务优先级和风险,构建暴露面评估范围

启动入侵与攻击模拟、攻击路径映射等验证技术

与高层领导沟通,制定有意义的暴露面风险报告方式

与业务部门合作,报告已发现的新暴露面

安全解决方案演变趋势

安全能力演进

VM 漏洞管理

VM 漏洞管理

漏洞管理是网络安全的基础,通过系统扫描和识别潜在漏洞,提供详细报告和修复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基本的安全防线。

  • 自动化漏洞扫描和检测
  • 全面的漏洞数据库和分类
  • 详细的漏洞报告和修复指导
  • 漏洞修复跟踪和验证

RBVM 基于风险的漏洞管理

RBVM 基于风险的漏洞管理

基于风险的漏洞管理不仅识别系统漏洞,还结合业务影响和利用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优先处理高风险漏洞。

  • 全面扫描和识别系统漏洞
  • 结合业务价值的风险评分
  • 漏洞利用难度和可能性评估
  • 基于风险的修复优先级排序

BAS 入侵和攻击模拟

BAS 入侵和攻击模拟

入侵和攻击模拟通过模拟真实攻击者的战术、技术和程序,主动测试企业安全防御体系的有效性,发现潜在弱点。

  • 模拟真实攻击者的TTPs
  • 自动化安全控制有效性测试
  • 持续验证安全防御能力
  • 提供详细的防御改进建议

ASM 攻击面管理

ASM 攻击面管理

攻击面管理专注于识别和管理企业网络中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所有入口点,通过全面映射和优先级排序,有效减少攻击机会。

  • 全面发现和分类所有网络资产
  • 识别并评估潜在攻击向量
  • 持续监控外部暴露面变化
  • 基于风险的修复优先级排序

CTEM 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

CTEM 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

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是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方案,通过AI驱动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全面掌握企业网络中的所有潜在威胁点。

  • 持续监测所有数字资产和暴露面
  • AI预测威胁趋势和潜在风险点
  • 自动化响应和修复建议
  • 与现有安全工具无缝集成

点击任意服务条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