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面管理(ASM)是暴露面管理的核心组件,增强了其他组件,如漏洞、验证以及其他IT和安全功能。
攻击面管理(ASM)的核心目标包括:资产的可见性和可用性、安全控制合规风险以及资产风险量化。
—— Attack Surface Management Framework
Source: 基于Gartner ASM框架延伸
范围识别
工具选型适配
资产发现
数据源校验
新增资产接入
平台校准
唯一标识构建
资产关系映射
合规性审计
风险量化建模
暴露面迭代治理
SOC协同优化
IT运维联动
通过主动/被动扫描和智能爬虫技术,保持深入且实时的数字资产清单。自动化检查确保资产账本持续更新,帮助企业准确掌握暴露面。
通过自动化标签和风险分类,构建清晰的数字生态图谱。结合风险标签实现资产优先级管理,提供对关键脆弱点的可操作性洞察。
支持网站、API、移动应用等多元资产形态的统一管理。通过动态/静态爬虫和第三方数据集成,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持续安全评估。
模块化安全任务支持按需定制,结合高级防御工具实现高效安全评估。自动化流程确保全面检测,大幅减少人工干预需求。
通过AI驱动的数据分析,智能关联攻击向量中的威胁情报。有效减少误报率,提升漏洞检测精度,优化跨攻击面的防护措施。
基于Kubernetes的弹性架构,按需扩展扫描、分析和渗透能力。动态资源分配确保系统高可用性,灵活应对负载变化。
全面梳理企业数字资产暴露面,建立系统化分类体系,为安全防护提供清晰框架
从攻击者视角持续监控和管理暴露面,识别并缓解影子资产和未知资产相关的风险。
对网站、API、移动应用等多元数字形态进行持续安全审计,确保整体数字资产的安全性。
监控关键数据存储和传输通道,快速发现未授权区域的泄露风险(如暗网数据)。
模拟潜在攻击链路并可视化基础设施漏洞,提前阻断可能的威胁路径。
以暴露资产风险、补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目的,根据甲乙方共同设立的服务条款中具体的测试目标、测试范围和测试手段,进行自限性、轻量化的渗透测试服务。
与客户深入沟通,明确测试目标、范围和限制条件,确定测试方法,签订服务协议与授权文件。
采用自动化工具与人工相结合,收集目标系统的网络架构、应用信息、人员信息等可获取资料。
利用专业扫描工具检测潜在漏洞,通过手动验证确认漏洞真实性与可利用性,避免误报与漏报。
将结果生成详细报告,包含漏洞描述、风险等级、利用方法及修复建议,并向客户进行专业解读。
协助客户验证漏洞修复效果,提供技术咨询,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复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